马克思主义学院2025学年(上)工作计划
日期:2025-08-30  作者: 来源:  浏览量:232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系列重要论述,牢记总书记关于思政课教师的嘱托,在校党委领导下,在学校理事会决策谋划下,以学校新学年总体工作部署为指引,坚持党建引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做好新学期各方面工作。

二、关于党建工作

(一)强化政治统领

1.持续深化理论武装

(1)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每季度安排一次党课。会议内容紧扣思政教育与党的建设重点,增强对重大政策方针、前沿学术理论的研讨,鼓励党员结合马院教学科研实际分享心得,提升会议针对性与实效性。

(2)定期开展理论学习:每月第一周周二下午固定开展“第一议题”学习,围绕三中全会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纪念抗战80周年等专题开展4次集中研学。

(3)优化党建信息化平台运用:借助现有党建平台、“学习强国”等平台开展党员线上学习及交流活动,及时更新理论知识资源。

2.完善议事决策机制

配合院行政定期召开党政联席会议,专题研究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规划、改革方案、教师队伍建设等重大发展问题。

3.规范党内政治生活

按期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高质量召开民主评议党员大会。

(二)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1.铭记伟大胜利 奋进复兴征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3”阅兵主题党日活动:9月3日,组织党员集中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阅兵结束后,开展研讨交流活动,引导党员探讨如何将抗战精神、阅兵展现的强国风貌融入思政课教学,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2.烈士纪念日缅怀致敬活动:9月30日烈士纪念日,组织党员前往本地烈士陵园敬献花圈、默哀致敬。通过实地瞻仰,结合思政课程教学任务,鼓励党员录制缅怀先烈的主题短视频微思政课素材,用于后续课堂教学。

3.国庆主题爱国教育活动:10月1日前,举办“我与祖国共奋进”主题研讨会或爱国主题知识竞赛。聚焦新中国发展成就及当前国家战略,挖掘适合思政课堂的新案例与新素材,引导学生树立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努力的信念。

4.国家公祭日悼念活动: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开展默哀仪式与“铭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主题学习会。组织党员参与校园公祭宣传活动,通过制作展板、发表主题倡议等,让更多学生铭记历史,推动爱国主义思政教育走深走实。

(三)党建与科研同频共振

打造“红色文化+地方文化”科研团队,打造党建课题:“江西抗战遗址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课题申报书,由支部书记牵头。

1.推进课题研究计划:针对《江西抗战遗址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课题,组织课题组成员制定细化下半年研究进度表,按季度明确文献调研、实地考察、教案开发等阶段的关键节点。定期召开课题研讨推进会,解决研究中遇到的难题,确保研究按计划推进。

2.开展实地调研:组织党员赴万家岭大捷纪念园、马垱炮台等江西重要抗战遗址开展实地调研,收集一手素材,与遗址管理部门建立合作关系,为后续开发实践教学课程积累资源。

3.转化研究成果:探索将阶段性研究成果转化为可用于思政课堂的教学案例或特色教材章节。鼓励党员教师结合自身授课课程,尝试融入抗战遗址文化资源元素,并收集学生反馈信息,为课题研究提供实践验证参考。

(四)学思践悟:行走的思政课

1.红色走读实践:组织党员与学生组成“红色走读”团队,选取井冈山、瑞金等江西著名红色地标,以追寻革命先辈足迹的形式开展深度走读。

2.多元研学活动:联合江西本地红色研学基地开发定制化研学项目。针对不同年级学生设计分层研学方案,例如面向低年级学生开展红色故事寻访研学;针对高年级学生侧重红色文化专题研学等,并尝试引入VR、情景模拟等创新形式,提升研学沉浸感。

3.拓展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结合思政教育目标,拓展如红色文化进社区、关爱抗战老兵等志愿服务项目,组织党员带队参与,以服务实践反哺理论教学。同时,支持党员教师利用假期带领学生开展江西红色文化传播、抗战遗址保护宣传等社会实践,助力提升学院社会服务影响力与思政教学实践质量。

(五)工作要求

强化责任、突出特色、注重实效,把党员参与度、师生满意度、成果转化率作为评价硬指标,确保党建与学院事业发展同频共振、互促共进。

三、关于教学常规工作

1.各教研室请于2025年9月1日前修订完善课程标准、授课计划等教学指导文件,下发所有任课教师。

2.请各教研室按规定定期组织各门课程集体备课会。其中,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2门课程原则上不少于2周一次,形势与政策、国家安全教育2门课程本学期不少于2次。

各位老师应通过教育部思政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按时参加有关思政课线上备课会,及时将参会截频发至学院集体备课群中。

3.各任课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与教法,了解学情,编写规范化教案。其中开学前至少完成3周教案,并上交教研室主任检查。

4.认真上好每一堂课,随堂必备三大件:教材、教案、课件,带好授课计划(纸质版)、课程标准(电子版),按规定做好学生考勤工作,按规定布置和批改作业。

5.按学校规定做好教学档案资料规范工作。包括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案、课件、学生考勤、作业、试卷等。学院将组织2次教学档案资料检查工作,时间安排在期中与期末,具体要求届时由教务科下发通知。

6.完成听课任务。根据学校听课制度,本学期每位教师听课不少于8节次。院领导和教研室主任听课对象侧重于重点培养对象、青年教师、问题教师等,教研室主任以听本教研室教师为主。普通教师尤其青年教师听课建议面向优质课和优秀教师课堂。要求听课者遵守课堂纪律,维护课堂秩序,做好听课记录,并将听课心得及时与听课对象沟通。

四、关于教研和科研工作

1.教学改革方面

——继续开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一课多师教学活动,总结经验,进一步凝练实验成果;

——新学期拟增加两个新的实践教学基地挂牌,组织好我校师生前往各基地开展实践教学工作,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同时做好工作总结。

——组织一场思政课教学改革讨论会,鼓励教师撰写一批教学改革论文,并投发有关期刊。

2.科研工作方面

——提高政治站位,深入落实学校科研工作会议精神,强化科研主体意识,实施有组织、有计划的科研,重视各项课题结项工作。

——组织申报2025年度教育部、省级社科基金等横、纵向项目,重点支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方面的课题研究。

——鼓励教师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文化自信等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开展深入研究,推动形成一批高质量学术成果,推进科研成果向教学实践、社会服务等领域的转化应用。

——加强科研团队建设,以学术背景为基础,组建马克思主义学院科研团队,聚力开展团队科研攻关,定期开展学术沙龙、课题研讨等活动,营造浓厚科研氛围。

——支持教师参加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拓展学术视野,鼓励教师通过持之以恒的科研积累,提升学院学术影响力。

——正式出版发行首批“九江地方文化育人丛书”。

3.进一步开展袁隆平精神研究工作,侧重于袁隆平精神的育人课题。

4.继续举办2场教学观摩课。邀请2位学院优秀教师分别举办一场教学观摩课,现场进行教学点评和讨论。

五、其他工作

1.协助校党委承办全校思政课教师秋季培训班,组织全体思政课专兼职教师参加培训活动。

2.按规定选派教师积极报名参加教育部和省级思政课教师培训班,要求参训教师严格遵守各培训班规定,高质量完成学习任务。学习结束后在学院大会上汇报学习成果。

3.举办第三届思政课教师教学比赛。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为基础,以一课多师为参赛方式,组成若干比赛团队,从教学档案资料、课堂教学情况、学生评教等方面进行考核。具体比赛规则见校党委《关于举办第三届(2025年度)思政课教师教学比赛的通知》。

4.组织师生开展1-2场红色走读活动,具体时间、地点待定。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5年8月26日    

 


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