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持续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守正创新,提升学生思政课程学习的获得感和教学效果,7月8日,随着马克思主义学院陈风云老师主持的“双师同堂”改革项目拍摄任务顺利完成,由李秀金、李文迪、陈风云、王刚等教师领衔向江西省教育厅申报的“一课多师”“师生同台”“双师同堂”“‘专题+艺术’特色思政课”等六个本年度“大思政课”改革项目的申报工作基本完成。
“双师”中,与陈风云老师搭档的是我校兼职教师、义门陈非遗展览馆金牌讲解员隋姣丽老师,他们携手开启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双师同堂”教学旅程。活动以《从“义门陈”看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为主题,将情境式体验与双师协同叙事深度融合,成功使思政课真正“活”起来。
课堂上,陈风云老师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家国情怀的全球传播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三个内容为线索,从历史维度、现实维度和未来维度阐释了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他强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增强文化自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隋姣丽老师则带领学生沉浸式体验 “义门陈” 传统文化,她生动讲解了 “义门陈《家法三十三条》选贤举能”“碎鸽和酒”“东佳书院”“‘义门陈’三千九百多人的‘义聚’” 等案例故事。从这些故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国家文化软实力以及中华文化的深远影响力得以充分展现,同学们更加坚定了坚守中华文化的立场。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本年度我校向江西省教育厅申报的各项“大思政课”改革项目,既是对传统课堂“一师到底”教学模式的改革,更是对课程教学内容的重构,对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为教师创造教学相长的宝贵机会,促进了教学理念的更新与教学技能的提升。接下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沿着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道路砥砺前行,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拓宽教学渠道,致力于构建更为完善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让思政课真正入脑入心,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校地资源共享共建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