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伟人足迹,传承红色基因 ——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启红色研学之旅
日期:2025-06-26  作者:李彐佳 来源:  浏览量:19

6月24-25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踏上了意义非凡的韶山、长沙红色文化研学之旅。此次研学以毛泽东同志青年时代的成长与革命经历为主线,让老师们在实地感悟中汲取精神力量,深化对红色文化的理解与认知。

6月24日上午,老师们抵达韶山。踏入铜像广场,庄严肃穆的氛围扑面而来,全体教师怀着崇敬之心,向毛泽东铜像敬献花篮。在鞠躬致敬的那一刻,大家仿佛能感受到伟人的目光,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情怀依旧穿透岁月,深深触动着每一位教师的心灵。

图片1.jpg 

随后,老师们来到毛泽东旧居。这座古朴的农舍,是毛泽东同志度过童年和少年时光的地方。从幼年时的启蒙教育,到少年时期对知识的渴望,都在这里留下痕迹。毛泽东在“六年孔夫子”的传统教育中,虽对经书学习方式有所抵触,但仍扎实掌握了国学知识,为日后的思想发展奠定了基础。他常在深夜读书,展现出对知识的强烈渴望。在毛泽东同志故居,老师们仿佛看到了少年毛泽东刻苦学习、立志走出韶山、探索救国真理的身影。

在韶山冲,老师们感受到了他对家乡的眷恋,以及无论身处何方都心系国家命运的伟大情怀。青年时代的毛泽东从这里出发,带着改变中国的决心,开启了波澜壮阔的革命征程。 

图片2.jpg

6月25日,研学队伍来到长沙。清水塘,这座看似普通的地方,实则是革命的秘密据点。毛泽东同志曾在这里开展革命活动,在艰苦的环境中,他和革命先辈们不畏艰险,秘密集会、策划行动,为推翻旧制度、建立新中国而奋力拼搏。老师们在此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

湖南第一师范是毛泽东青年时期求学、工作和开展早期革命活动的重要场所。他在这里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讨救国之道。他组织社团活动,传播进步思想,为日后的革命事业积累了丰富经验。老师们参观了他当年学习、生活的教室、寝室,聆听他的故事,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那个充满朝气与激情的青年毛泽东,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他为理想不懈奋斗的精神。 

图片3.jpg

橘子洲头,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老师们站在洲头,面对滔滔湘江,深刻体会到青年毛泽东“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豪迈气概。当年,毛泽东与好友在此畅谈理想,思考国家的前途命运,以天下为己任,积极探索救国救民之路,这份担当和使命感深深激励着在场的每一位教师。

此次韶山、长沙红色文化研学活动,让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老师们亲身感受了青年毛泽东的伟大求索精神。从韶山的成长求学,到长沙的革命实践,毛泽东同志的每一步都充满艰辛与坚定,正是这种执着的求索之路,他带领中国人民经过长期浴血奋战,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老师们纷纷表示,要将此次研学的感悟融入到教学工作中,传承红色基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