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师同堂:校党委书记黄柯与谢爱林教授同上一堂思政课
  • 发布人:新媒体中心
  • 时间:2025-09-09
  • 点击:19
  • 来源:

9月8日,秋季开学第一堂课,校党委书记黄柯走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与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谢爱林博士共同为2025级机器人工程本科1班学生讲授思政课。

图片1_副本.jpg

谢爱林教授首先详细讲授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体系和学习方法。

微信图片_2025-09-09_090212_013.jpg

黄柯书记接过话题,就课程学习意义进行了讲述。他指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大学本科学生的必修课程,对于同学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具有深远而重要的意义。

一是通过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同学们可以系统地了解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不屈的抗争;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通过艰辛探索,才找到正确道路;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果;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从而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使我们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发展环境。

二是通过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同学们可以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的真理性,增强自觉贯彻落实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性;深刻领悟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必然性,坚定对党的领导的自信;深刻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唯一正确的道路;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道理,从而更加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三是通过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同学们可以提高文化素养,提升思维判断能力,增强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和成长,为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练就过硬本领,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被任何干扰所惑,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微信图片_2025-09-09_090239_289.jpg

校党委书记与思政课教师同讲一堂思政课,是学校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的重要举措,是近年来学校探索“双师同堂”思政课教学模式的重要步骤,也是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有益尝试。课后,同学们表示这样的课很有新意,很受益,要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需求,夯实专业基础,培养创新精神,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