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共青科技职业学院!  
2018年全国职业学院校评估-共青科技职业学院
  • 发布人:qinhaizhou
  • 时间:2018-11-14
  • 点击:7452
  • 来源:

根据《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下发的<关于开展全国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暂行办法>(国教督办函〔201817号)和江西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赣教督委办字〔201622号)文件精神,为深化办学机制和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和水平,我校按照相关要求开展了此次评估活动,查找问题,持续改进,加强学校内涵建设,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本报告主要按照办学基础能力、“双师”队伍建设、专业人才培养、学生发展、社会服务能力等五项指标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办学情况进行自我评估,具体内容如下:

1.办学基础能力

共青科技职业学院是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院是在原南昌理工学院共青校区基础上设置的,是全省唯一一所经交通运输部国家海事局批准的具备“海船船员培训资质”的高等院校。学院坐落在闻名遐迩的共青城市,这里地处赣江北部、鄱湖之滨,南连南昌、北接九江,是昌九一体化的重要支点,这一切为学院发展提供了优越的地理环境。学院秉承“励志、博学、厚德、创新”的校训,继承“坚韧不拔、艰苦创业、崇尚科学、开拓奋进”的共青精神,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着力培养经济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一)办学经费

学院办学经费的主要来源有举办者的投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事业收入(学杂费收入)及其他收入。总体收入稳定,办学经费充足,办学经费逐年增加,充分保证了人才培养工作改革与建设的需要。三年来,学院获得的经费收入(包括举办者投入、财政性教育经费、事业收入(学杂费收入)及其他收入等)累计37084.66万元,其中,2015年收入5876.08万元,2016年收入6990.87万元,2017年收入6855.24万元。

单位:万元

       年度、指标

2015

2016

2017

办学

经费

收入

情况

举办者投入

600

2000

16000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

200

203.04

284

社会捐赠经费

0

0

0

事业收入

5153.65

6048.26

5652.88

其中:学杂费收入

5153.65

6048.26

5652.88

其他收入

268.90

320.57

353.36

表1 办学经费情况一览表  

(二)教学仪器设备配置

     学院注重教学条件的改善和育人质量的持续提高,积极适应行业企业发展需求,不断改善专业教学设施,历年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不断增加,截止 2017 年底,学院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已达一亿余元,按照学历教育在校生总数6038人计算,生均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为1.67万元。

(三)校舍情况

      学院校区占地面积1400亩,已取得土地证671588.07平方米,生均111.23平米;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面积22万余平方米,已获得房产证214385.75平方米,生均35.51平米;教学、科研、行政办公用房面积为140269.6平方米。学院拥有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实训楼、教学楼、图书馆、创业中心、食堂等教学生活用房。

(四)校内实践教学条件

     为适应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学院根据“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课程改革需要,按照情境化、职场化、理实一体化的建设理念,构建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系列化校内实训基地,较好地满足了各专业学生通用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培养的需要。学院校内建有 131 个实训室,实践教学工位数 5514 个,校外实训基地实习时 2129952 人天,近三年企业为校内实践基地提供的教学设备值 262.64 万元.

(五)信息化教学条件

学院高度重视校园信息化建设,致力打造“智慧校园”。接入互联网出口带宽100(Mbps),所有楼宇及公共场所均实现了有线网络接入,无线WIFI校园全覆盖。校内陆续建成了校园门户网站和院部处室网站,以及教务管理系统、行政办公管理、图书管理系统、数据管理系统、招生就业系统等,实现了学院管理的优质高效、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互动。

学院现有教学用终端(计算机)数 1787台,网络信息点数2156个。学院不断加强数字资源建设,现有数字资源总量 10286GB,上网课程 42 门。

学院同时十分重视教师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多次邀请相关专家和信息化大赛获奖选手进行讲座,从理念到技术再到操作,按照“理论指导—技术训练—比赛评优—研讨提高”的步骤,实施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的提升工程。

二、“双师”队伍建设

     学院通过内培外引、多措并举的方式,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2017年学校现有专任教师356人,其中高级职称167人,占专任教师46.9%;中级职称130人,占专任教师36.5%,硕士学位以上174人,占专任教师48.9%;专业带头26“双师素质”教师173人,占专任教师48.6%

     学院采用多途径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一是教师培养实行教育教学能力与专业实践能力并重:学校通过下企业顶岗锻炼、参加技能大赛、参与社会服务等方式培养专业实践能力;二是教学团队建设实行引培并举:重点引进企业行业精英为特聘专家教授、聘任企业行业工程师技师为兼职教师,内部通过提升教师职称和学历层次,科研项目与教改项目孵化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三是培养培训路径实行校内校外相结合:校内开展知名职教专家讲座、微课培训、SYB创业培训、青年教师研讨班、参加国家网络培训、开展“读书工程”等多种培训,校外则与高水平院校合作定制培训项目、与企业合作培训等。

     同时,学校也注重兼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根据《兼职教师管理与培训办法》,借助教师发展与教学服务中心,采取集中培训、在岗指导、开展教学研讨和交流等方式,积极开展对外聘兼职教师的培训,探索提升兼职教师教学能力途径。学校主要聘任企事业单位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名师专家担任兼职教师,近三年学校支付企业兼职教师课时报酬为171.33万元。

三、专业人才培养

(一)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经过多年探索,在多年改革与实践的基础上,根据行业科技进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高职“依标,二促,三提高”技术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依标”是指依据国家教学标准或行业人才培养标准,结合行业企业用人要求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等,并引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国际船员质量管理体系的理念组织教学和质量监控。“二促”是指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与要求和《海船船员适任考试、评估和发证规则》等行业教育规则,采取“竞赛促学”和“考证促学”两种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团队意识、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三提高”是通过课内课外教学与实践,学院与企业合作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

(二)课程体系

学院根据国家和江西省关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系列文件精神。制定了《共青科技职业学院制(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人才培养方案的制修订标准,建立了“主动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特色课程与教学规律结合原则”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机制,规范了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流程,吸纳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增强了人才培养过程的开放性、实践性和职业性。

各二级学院在深入调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的基础上,认真分析职业岗位群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积极探索以重点专业为核心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根据专业群面向的服务领域和职业岗位群,准确把握各专业的共性和差异性,系统设计专业群的核心课程,构建以专业群内各专业共性要求为基础的公共平台课程和以每个专业差异性要求为特征的专项模块课程,实现专业群课程体系的进一步优化。学院各专业(群)形成了符合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具有学院办学特色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三)校内外实践教学

      学院遵循“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理实一体、虚实结合”的原则,不断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按照职业资格标准融入专业教学标准的要求,构建能够培养通用技术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

      学院各专业按照培养生产、经营及管理一线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设计实践性教学环节。在绝大多数工科专业课程体系中,各类实践教学环节课时占全部课时比例超过 50%,每个学期分段实施,形成项目化课程能力训练、校内综合实训、校外生产实习、校外顶岗实习等实践环节层层递进的实践体系。

      学院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在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基础上积极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增强校企融合,稳步增加校外实训基地,积极推进产学结合,实现校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目前,已建113个校外实训基地 2016-2017 学年接纳学生实习实训2177人次,实习专业对口率82.36%  

      

(四)校企合作情况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高职院校不断加强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建设。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为重点,走产学研相结合之路,成为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和根本要求。

  学院为了更好地服务九江市和共青城市产业发展需求,在专业设置时优先考虑与九江市工业园区内产业和大中型骨干企业对接,既可充分利用学院和企业的资源,满足学院人才培养、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的需要,又能及时就地为企业提供技术培训和科技服务,为开展校企合作,产教深度融合创造了有利条件,使学院和企业互利双赢,共同发展。

20162017学年,学院继续加大力度与九江市和共青城市企业继续开展合作办学,与江铃汽车集团、联想等115家企业进行产教融合深度合作,有效地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双方共建订单班19个,定向培养学生1000余人,进行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16批次,参与学生753人。与企业参与修订了12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35门,共同编写校本特色教材35种。合作研发改造数控机床,合作发表科技论文12篇,共同申报科研课题19项,共同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基地2个。

四、学生发展

(一)招生情况

     学院深入贯彻国家、省厅高等职教精神,改革与创新招生运行机制,加大招生宣传力度,近年生源质量显著提高。高考批量录取中,2015年招生计划2444名,录取1957名;2016年招生计划2842名,录取2080名;2017年招生计划2735名,录取1945名,均为一志愿录取,学校从 2013年开始试行单独考试招生,选拔具有职业潜质的优秀人才进入我校学习,2015年单独招生计划400名,录取960名;2016年计划475名,录取598名;2017年计划595名,录取998名。三年均超计划录取。报到率平均94.5%。学校的社会声誉和社会认可度在逐年地提升。

(二)毕业生就业情况

1.就业率

     2017届毕业生人数为2195人,相比2016届毕业生人数(1028)增加了1167人;初次就业率为86.48%,相比2016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85.59%)增长了0.89%,并且高出教育厅发布的全省专科(高职)平均就业率水平;年底就业率为99.27%,相比2016届毕业生年底就业率增长2.09%

2  2016-2017届毕业生人数统计情况

3 2016-2017届毕业生就业率统计情况


2、专业相关度

根据江西省高等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办公室 2017年组织在“江西微就业”中开展的 2017届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问卷调查数据显示,我校参与调查的 1161名毕业生中,专业相关度为80.85%,相比2016届毕业生相关度增加11.39%(见下图)

4  2016-2017毕业生专业相关度统计情况


3、毕业生满意度

1)对母校综合满意度和对母校就业工作满意度。根据江西省高等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办公室 2017年组织在“江西微就业”中开展的 2017届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问卷调查”数据显示,我校参与调查的 1161名毕业生中,对母校的综合满意度为:95.01%,对母校的就业工作满意度为91.06%

2)毕业生对就业单位的满意度。通过对毕业生“现在选择的就业单位满意程度”进行调查时发现,被调查者对现在所选择的就业单位的满意程度主要为“比较满意”和“满意”,分别占被调查者人数的36%39%,而非常满意的占 15%,“很不满意”和“不太满意”的比例很小,两者之和不超过10%。由此可见,毕业生对就业单位的满意度总体较高。

 学院把满足人才市场需求作为学院发展的动力,以优质的人才培养促进学生就业,以满意的就业推进学院发展。努力实现学生乐意就业、充分就业、和谐就业、满意就业、高质量就业,实现学生、学院、 家长、用人单位、社会五方满意。

4、职业资格证书

学院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实施“双证融通”,结合专业方向和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目标,鼓励学生一专多能、一人多证,确保毕业生顺利获得就业的通行证,不断提高就业质量。

学院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的技术与资源优势,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以及各类职业资格考试,建立了   2个职业技能鉴定所(考试站),开设的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考试项目达28项,覆盖学院35个专业。航海学院设有独立的船员培训中心负责开展11个行业企业颁发的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5近三年毕业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一览表

 

项    目

   2015

2016

   2017

毕业生数

191

1028

2195

国家颁发的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获得数(中、高级)

119

678

1741

行业企业颁发的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71

301

392

 

五、社会服务能力

(一)专业设置

     学院坚持专业建设以工科类专业为主,航运类专业为特色,服务江西,面向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中游城市群需求为导向,构建了以航运技术为主的航运类学科专业群;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机电信息类学科专业群;以国际经贸为中心的现代服务类学科专业群的学科专业建设思路,建设了若干个优势特色专业及专业群。20162017学年,学院已建成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工商企业管理五个校级重点专业和8个校级特色专业;并在原有的23个高职专业基础上,新增了软件技术、学前教育和国际邮轮乘务管理3个高职专业,从而进一步优化了专业结构。学院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结合赣江新区和九江地区紧缺人才情况,又投入近5000余万元正在积极建设物联网应用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工业机器人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和护理等专业,大力引进“双高”人才,并成立了共青科技职业学院技术研究院,为学院学科专业建设与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政府购买服务

学院目前仅有扶贫项目获得政府购买服务款项,分别为2015年到款额为234.03万元,2016年到款额为418.93万元,2017年到款额为338.48万元。学院将积极从社会人员培训、社区服务、技术交易等方面开拓与政府、行业的合作深度及广度,力争在政府购买服务到款额取得重大突破。

(三)技术服务

学院长期坚持围绕区域经济、行业和企业发展的需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走产学研用结合的发展道路,积极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借此不断提高学院的知名度和办学影响力,强化年轻骨干教师的实践技术和技能水平,不断提高学院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三年来,我院共获省部级课题立项35项,校级课题立项52项,在鼓励广大教师做课题、写论文的同时,充分利用人才优势,积极鼓励教师创新创业,开展系列技术服务工作,为地方经济发展做贡献。我校教师获各类专利授权98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84项,外观专利10项,为地方政府及社会提供咨询报告36份,从而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我院通过专业人才培养以及教师科研创新,在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较好地适应行业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为行业和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技术服务扶持。

   通过这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我院在办学基础能力、师资队伍建设、专业人才培养、学生发展、社会服务能力等五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自查总结,促使我院找准了问题、理清了发展思路,激发了办学活力。我们将以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为契机,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适应装备制造业发展需要,培养需要的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九江市乃至江西省经济建设发展做出更大贡献。